對於一般人來說,我們都沒有受過專業的生物學、醫學訓練,我們對於健康及疾病的知識來源,普遍都是由政府或私營醫療機構、傳媒或社交媒體、口耳相傳,或是保險公司。例如自 2020 年年初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,香港全城都進入戒備狀態,對於病毒相關的醫學知識可謂求之若渴,從哪些族群是受感染的高危一族、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、個人及家居的清潔消毒方法,到自行作快速病毒檢測的方法、感染後的個人護理措施,等等。
所以,我們一般非醫科出身或並非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,對於醫學的知識都不會很豐富,亦不會很嚴謹。醫學的專業人士在推廣醫學知識時,一般都不會像醫學期刊的論文那樣詳盡,而是會略去大部分的細節,同時用最少的醫學專業術語,為我們解釋當中的重點,包括某個醫學現象(例如某個疾病,比如糖尿病)是什麼,為什麼會發生這個醫學現象(例如長期的胰島素失衡),發生後有什麼後果(徵狀及身體上的變化及限制,甚至死亡),如何避免這個惡性的醫學現象發生(例如從飲食著手),等等。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重點,大概就足夠讓我們採取行動,保持健康了。
同樣的道理,我們一般都只知道心臟病或猝死,但卻不清楚周邊動脈阻塞這個情況,但它其實很值得我們關注。